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0-3歲教育重要性被誇大

如今,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在各國達成共識。國內有機構宣稱「早教市場,黃金萬兩」。在美國,父母們為培養「聰明寶貝」每年用於購買CD、DVD、各種玩具及產品的金錢多達數十億美元,還有不少州和地方政府為促進0-3歲兒童的腦發育投入了重金。但美國的一個最新報告顯示,這些努力很多都將注定失敗,因為它們建立在對腦科學研究的誤讀和誤用之上。

  4月初,華盛頓的教育政策智囊機構——「教育界(Education Sector)」,發佈了由資深政策分析家薩拉·米德執筆的一份報告——《百萬美元嬰孩:為什麼嬰孩不能被「初裝」成功》。米德認為,早期教育並不像初裝電腦,通過高配置來實現今後的高性能,「儘管嬰幼兒腦部的神經連接在早期發展迅速,但讓他們從小聆聽貝多芬或玩益智積木並不能使他們更聰明或將來更成功」。

  當然,0-3歲是嬰幼兒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是沒有爭議的。這個階段的嬰幼兒腦部變化迅速,特別是突觸在不斷地生成和修剪。但是,一些早期教育的倡導者對腦科學研究成果有所誤讀,認為如果孩子的腦在3歲之前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將來會有不可挽回的損害。

「窗口期」的說法不科學 大腦一直在發展

  米德指出,這是危險的決定論觀念,與腦科學的研究並不一致。事實上,並沒有研究證據顯示,前3年「是一扇獨一無二的發育之窗,一旦孩子過了3歲就關閉了」。人腦的適應性其實非常強,一直到老年都還在發展。

  米德說,研究者還沒有獲得有關腦發育的足夠知識,還不能判斷玩具和早教課程是否對孩子有幫助。「我們遠不知道怎樣培育一顆更好的腦。」

誇大早教重要性浪費家長金錢 誤導政府政策

  誇大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直接後果便是浪費家長的大量金錢。根據《財富》雜誌的數據,僅2005年,美國父母花在這方面的錢就多達25億美元。很多早期教育產品都在渲染所謂腦科學研究成果,且價值不菲。如一套12張碟的DVD《小愛因斯坦》售價179.99美元。

  米德認為,對於家長來說,這些錢不如存起來用來給孩子上大學,或用來滿足家庭其他需要。

  同時,它還會誤導政府的早期教育政策。米德說,即便腦科學提供的證據明白無誤地顯示0-3歲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時期——事實上並非如此——那也沒有告訴我們,政府該如何對這一階段的兒童進行干預。嚴重依賴於PET掃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和小白鼠的腦科學研究,本是用來幫助學者瞭解腦的工作原理的,而不是直接用於制定社會政策的。

  因此,對腦科學研究的誤讀帶來了早期教育投資與決策的失誤,從長遠來講,這將減弱公眾對所有類型的早教投資的支持。

  另一方面,誇大0-3歲教育的重要性則讓學校有了推脫責任的借口。當前,建立教學責任制,縮小學生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是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但誇大早教的重要性,則會讓人以為,兒童的學習能力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就像電腦一樣被「初裝」了,難以有所作為。就像理查德·羅斯坦恩在他的《階級與學校》一書中寫的那樣:「學習成績的階級分化,在孩子3歲前就存在了。」 但事實上,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更多是由低效的學校教育,低質量的課程以及糟糕的教學帶來的。

  米德的這份報告得到了科學家的支持。印第安納大學的認知科學教授喬納森·普拉克說,人們普遍開始認識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實上並沒有客觀證據表明,給孩子放莫扎特的音樂CD或讓孩子觀看《小愛因斯坦》這樣的DVD有什麼效果。雖然研究顯示,兒童早期的腦發育不能缺少刺激,但「我們還沒有瞭解到足以應用的程度」。

  兒童早期教育倡導組織「0-3歲」的副主任,臨床心理學家塔米·曼也認為,說我們能夠利用腦科學理論讓嬰幼兒更聰明是言過其實了。但她還說,有證據顯示,對於那些處於高危環境中的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像「早期領先計劃(Early Head Start)」這樣的高質量教育項目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她認為早期教育投資對於這部分兒童具有更大的意義。

  簡言之,目前的腦科學研究還不足以為父母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具體的建議,早教倡導者不應拿腦科學研究作為具體教育項目的證據。在科學家找到更加可靠的證據之前,父母和政策制定者所能依賴的只能是自己的大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