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捕捉孩子的「焦點」

被公認為「17世紀法國最大的智者」的帕斯卡是一位數學家,他的成長史給我們家長提供了一面很好的鏡子。

    帕斯卡7歲時,他的父親就為他制定了嚴密的學習計劃,主攻歷史和哲學。為了使孩子能專心致志地讀歷史,學哲學,其父把其它書都藏了起來。一天,其父走進兒子的房間,卻發現孩子正在用炭條仔細地畫著一些圖形,便問道:「你在幹嗎?」帕斯卡回答道:「我發現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於兩個直角。」其父大驚:孩子從未學習數學,怎麼能知道歐幾里德的幾何定理?於是便喜極而泣,一為自己逼孩子學習,沒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一為孩子濃厚的數學興趣和重大發現。由此,他痛改前非,覺得不應該扼殺孩子的數學興趣,並重訂計劃,使孩子的注意力聚焦到他自己喜歡的「焦點」上。1636年,年僅16歲的帕斯卡發表了《圓錐曲線論》,轟動世界。笛卡爾對他產生了懷疑,直到親自對他進行了測試才由衷驚歎這個少年的天才發現。

    讀了這個故事,想必家長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家長要學會及時捕捉孩子的興趣「焦點」,然後循循善誘地將孩子引導到一個「制高點」上,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孩子早日成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因個性差異、環境變化等因素由「散焦」而漸漸「聚焦」,他們關心的「焦點」未必就是父母的期望,此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願,絕不能視而不見,逼孩子就範。科學史料表明,兒童在5歲時智商已經達到其一生的百分之五十,他們感興趣的「焦點」就預示著他們成功的方向和目標,因此,我們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敏感點」,切忌越俎代庖,武斷行事。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家長們無論如何也是代替不了的。我們的任務是多跟孩子交流溝通,及時發現孩子的「焦點」,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鼓勵,促使孩子有長足的發展。我本來計劃將女兒培養成芭蕾舞演員,可是女兒自己卻特好漫畫和寫作,於是我見機行事,因勢利導,讓孩子在自己的「焦點區域」盡情發揮,而今已取得了可喜成績。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曾說:「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在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時,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美,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一方美麗的「璞玉」,等待著你的發現之眼,等待著你的「精雕細刻」!

    天下父母們,我們的孩子都會成為「人才」,關鍵就看你能否及時準確地捕捉住孩子的「焦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