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家長該如何引導幼兒早期閱讀

幼兒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憑借色彩、圖像、文字並借助於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對孩子而言,只要是跟閱讀有關的,都可以算是閱讀,閱讀不僅僅是視覺的活動,也是聽覺的、口語的活動,甚至還是觸覺的活動。那麼,作為孩子的家長,該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呢?

一、滿足幼兒的求知慾

幼兒期的孩子對生活環境中的一事一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常以好奇的心態去發現疑難問題,尋找答案,不斷地對成人加以窮究、發問。面對這一「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家長應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問,切不該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平時,家長也可陪同孩子一起去書中查閱資料,使孩子在潛移默化  中產生對書的興趣和閱讀慾望。

二、認真引導孩子閱讀

1、經常為孩子朗讀故事

孩子首先是用耳朵"閱讀"的,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分層次地為幼兒選擇一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講給幼兒聽。父母給孩子朗讀故事時需要集中精力,不要因其他事情分心。父母在給孩子朗讀的過程中,如果一會兒去接電話,一會兒去熄滅爐火,一會兒又去處理其他家務事,這樣會破壞父母與孩子一起讀書的親密氣氛。雖然在大多數家庭裡要想找到一段不受干擾的時間很困難,但父母可以試著把日常的事務放一下而與孩子一起讀讀書。一旦形成了這樣的讀書習慣,這種讀書式的休憩便會成為一天中最輕鬆最愉快的時光。父母的朗讀必須咬字清晰、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朗讀不能完全照搬書中的文字,可根據故事情節增添一些形容詞或象聲詞,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這樣,不僅密切了親子關係,還使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2、引導孩子看

  父母可用手指隨故事情節在畫面上移動,也可提出一些觀察的問題,如:他又換了一件什麼衣服?住在什麼地方?手裡拿著什麼等故事語言以外的內容。對於5-6歲幼兒還可引導他們注意觀察畫面上的文字及頁碼的位置、順序等,可以為孩子獨立閱讀及入學奠定基礎。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色彩鮮艷的低幼讀物,而且還應引導幼兒觀看一些動畫片之類的與視覺刺激有關的多媒體材料;也可教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與符號,或在逛街時帶幼兒認識馬路上的交通標誌、商店名稱、馬路路名等等,這些都是早期閱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啟發孩子思考

  在孩子不瞭解故事情節時問"怎麼辦",如講到大灰狼來到小兔家敲門時:"小兔們該怎麼辦呢?"讓孩子充分地想像,然後再把結果告訴他。當孩子已經知道結果時問"為什麼",如"烏龜為什麼得第一?   孩子故事聽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編故事的慾望。這時家長應耐心地聽孩子講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別忘了對他進步的肯定。有時,家長講完一個故事後,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讀後感。交流時家長要注意傾聽,及時幫助孩子引導話題,使之緊緊圍繞主題,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孩子對內容的理解,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閱讀除可令人快樂、獲得知識與信息外,也可啟發想像力及創造力,培養對圖文的審美觀。更能藉此探索自我、瞭解外在世界,進而建立對各種事物的積極態度。對幼兒而言,閱讀不但促進其語言發展,更是一種學習的媒介,能學習到自己穿衣服、吃飯等生活自理能力,或學習關懷周圍的人事物、擴展生活經驗;另如童話故事中發揮正義感、善有善報的情節,也可提供孩子正向的人生觀。

而親子共讀的過程,可促進幼兒與照顧者間親密的互動,孩子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更甚於對書本身的興趣。

三、為孩子準備閱讀環境
精神環境主要是指閱讀的氛圍,讓孩子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在看書,瞭解看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到圖書館、書市等處,在那裡孩子不僅可以看到更多的書,還可以更充分地感受到濃厚的讀書氣氛。

 營造一個豐富的閱讀環境,有助提高孩子的興趣。處處有書,讓孩子可隨處看到、拿到書,孩子沒事做,自然就會去閱讀。

1.空間

如孩子有自己的房間或家裡有足夠的空間,排一個乾淨、安靜的角落放置書櫃或書箱,抽屜也可以。書要放在孩子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且要有固定地方讓孩子放書,如書櫃下面幾層。,這樣利於培養孩子愛護書籍的好習慣。另外,給孩子準備一個高矮適宜、采光位置合適的小書桌,供孩子閱讀使用。讓孩子覺得那兒就是看書的地方,只要想看書,就會去那兒。

2.時間

 心理學家西格曼博士提出:睡前10分鐘的親子共讀除可幫助入睡外,對孩子的免疫系統、傾聽的技巧及想像力的發展都有益。在美國的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每天和孩子一起讀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此時孩子的精力已發洩得差不多了,較能靜下心來看書,且看書有助於安撫情緒,能幫助孩子入睡。此時應盡量避免冒險或誇張的故事,除非閱讀時間長達半小時,且講完後要再講溫馨的如晚安故事。如此孩子會百聽不厭,並當成是睡前必要的活動。共讀的時間長度不宜太長,十分鐘、二十分鐘都可以,不必硬性規定,視孩子體能情況而定。四歲孩子專注力約七分鐘,增加一歲加兩分鐘。孩子專注程度有限,家長不要認為孩子不專心。如果孩子精神狀態不好或情緒不佳,就不要閱讀,否則孩子會將不好的感覺與閱讀相連結,適得其反。

此外,要固定時間閱讀。久而久之,孩子會習慣在這段時間閱讀,而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時間固定之後,親子自然會空出這段時間,不會去做別的事,也會覺得這段時間的閱讀很重要。

四、從多種角度看圖書,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幼兒圖書並非單一的文學作品園地,有許多幼兒畫冊是帶有智力開發內容的,家長不但應充分利用現成的智力題,同時還應注意發掘圖書內容隱藏的各種資源,比如畫面結構、色彩、線條、形象、物的數量等等。可以提問:「小房子屋頂是什麼形狀的?小雞的頭是什麼樣子的?圖中有幾個小動物?這些花都是什麼顏色的?」等等。功夫不負有心人,仔細尋找,不難發現其中蘊涵著許多教育孩子的素材,可以培養孩子數、形、空間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同時,家長還可同幼兒一起合作,將幼兒自編的故事製成一本圖書,幼兒繪畫,家長配文字,這樣不僅使孩子的認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發展,而且也使幼兒的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

在閱讀圖書的同時還注重培養幼兒的藝術觀察力。幼兒在閱讀時所知覺到的是一種平面的由色彩線條構成的固定圖像,他們通過對這些美術形象的感知來把握畫中的人物、景象,並發現人物間的關係和動作、表情、背景的變化。即使是極富有感染力的畫面所提供的信息也是有限的,我們可利用這些有限的信息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像,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出豐富、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想像力越豐富的幼兒越喜愛閱讀,越容易從閱讀中獲得樂趣與知識。

五、與書為友,天長地久

  學齡前階段可說是閱讀的黃金時期,幼兒雖不會自己閱讀,但會享受其中的樂趣,且有較多時間來閱讀。學齡以後,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愈來愈強,再加上課業壓力增加,會漸漸脫離課外閱讀的階段,尤其孩子接觸、學習的事物愈多,興趣也更廣泛,可能會選擇別的事物,如看電視、上網,相對會剝奪掉一些閱讀機會,尤其上初中以後,就更沒時間課外閱讀了。

看電視不用思考,可快速接收信息,不用花腦筋,只要照單全收就好。但看電視會影響孩子的思考運作,且因聲光刺激多,聽覺刺激易使其浮躁,也會傷害眼睛,甚至模仿畫面,如暴力鏡頭。相對上,閱讀的影響較電視正向,沒有畫畫,較沒有直接的影響,且孩子會揣摩故事情節及發展,需要思考,與看電視不同,故父母要持續激勵孩子閱讀,並以身作則。孩子喜歡模仿及公平,父母常常閱讀,也會讓孩子樂於閱讀、喜愛閱讀。

早期閱讀是幼兒語言學習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對促進幼兒的思維、想像、語言、個性、習慣等能力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我們應注重在早期閱讀活動中,調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互為作用,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