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小班集體活動:甜甜的糖果

設計思考

前段時間,我班正在開展娃娃家的主題活動,幼兒帶來爸爸媽媽的照片、服裝,像模像樣地扮演起了爸爸媽媽,他們熱情邀請同伴到家中做客,還有聲有色地介紹自己的小房間……一天,元元拿出自己家中最好吃的糖果招待小朋友,第二天,其他幼兒也陸陸續續帶來家中的糖果分給「小客人」。於是,我設計了「給好朋友送糖果」的低結構活動。

我給幼兒了遊戲材料,如各種各樣的糖果,一輛小推車,以及根據每個幼兒的個人喜好製作的提示卡(將幼兒的大頭照片及其喜歡吃的糖果一一對應)。幼兒推著小推車在低結構活動中自由地送糖果。有意思的是,幼兒在送糖果時表現出的交往、記憶等能力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幼兒主動大膽,送上糖果時還會詢問:「這是你喜歡的糖果嗎?」膽小的幼兒手裡攥著糖果,卻猶豫著不敢上前招呼;有的幼兒判斷力和記憶力較強,記住了提示卡上小朋友與糖果之間的對應情況,一連給好幾個朋友送了糖果,有的幼兒卻一定要把糖果先對應著放在提示卡的相片上,然後才能將糖果送給相應的小朋友;思維敏捷的幼兒在送糖果時成了點名員,知道誰沒來,並推測「沒來的小朋友可能生病了」,而有的幼兒隨著遊戲的結束,也就將內容淡忘了。然而,無論哪一類幼兒,都在遊戲中樂此不疲地送著糖果,在有意無意間感知著糖果的色彩、形狀、數量、品種和味道等,並逐漸對糖果產生了濃濃的喜愛之情。

既然幼兒具有如此濃厚的糖果情結和如此豐富的糖果經驗,能否讓幼兒進一步加深並交流對糖果的認識呢?能否通過糖果這個媒介讓幼兒從中獲得有關數與形的概念呢?我在觀察中感覺時機似乎已經成熟,於是就設計了下面的高結構活動——甜甜的糖果。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在猜猜、抓抓、嘗嘗遊戲中,體驗感知糖果的不同(數量不同、形狀不同、軟硬不同、味道不同等),以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簡單事物的能力。

2. 通過抓糖果、數糖果,引起幼兒對抓握方法的關注及興趣,同時感知手的大小與糖果數量之間的關係。

3. 讓幼兒在遊戲和比賽的過程中體驗群體的氛圍,學習在集體中交流,學習關注其他小朋友。



活動準備

1.      紅、黃小罐各一對,分別標上記號。

2.      各種糖果若干。(形狀、顏色、味道等特性各不相同。)

3.      兩個透明塑料桶,多條糖果排列紙條。

4.      每位幼兒的粘紙照片、糖果粘紙。

5.      敲碎的桉葉糖,小袋裝的跳跳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體驗

出示區域遊戲中的圖片,引起幼兒對遊戲活動「送糖果」情景的回憶。

師:這張圖片認識嗎?我們曾用它來做過什麼遊戲?這上面有誰?(請幼兒將名字一一念出。)

   師(遮掉一半的畫面):某某小朋友喜歡吃什麼糖,還記得嗎?(教師必須清楚地瞭解每個小朋友的喜好。)

二、  操作、遊戲

(一)聽聲音,猜多少

1.先在紅罐內放置各種形狀的糖果,兩個罐內分別放一個糖果和許多糖果,突出「一」和「許多」的概念。

(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兩點:一是聽辯是否正確,可讓幼兒通過數來驗證;二是請幼兒猜猜糖紙裡藏著什麼形狀的糖果,重點介紹新的圖形概念——橢圓形。可以「糖果是有各種形狀的」進行總結和提升。)

2.一個黃罐中放很棉花糖,另一個黃罐裡放5個硬糖果,請幼兒猜哪個罐中的糖果多,哪個罐中糖果的少。

(請幼兒猜的時候要將糖罐靠近幼兒搖,多搖幾遍,並關照幼兒要仔細聽。結果揭曉後,可提示幼兒:「明明這個罐子裡轟隆隆的,怎麼這個少,那個多呢?」幼兒討論的時候要抓住兩點:一是請他們驗證;二是引導幼兒思考糖果的軟硬差異,引導他們概括出「軟的糖果發出的聲音輕,硬硬的糖果發出的聲音響」。)

(二)抓糖果

1.      教師出示裝了很多糖果的透明大桶,並交代遊戲規則:抓糖果時只能用一個手抓一次。

2.      準備兩個大桶(裝紅色的糖),讓幼兒自己抓、數糖果。

(這個環節要抓住兩點:一是確保每個幼兒都在數,二是觀察他們數得是否正確,以及是否能說出總數。)

3.      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糖果紙條與幼兒的粘紙對應統計,統計誰抓得糖果最多,誰抓得最少。

4.      教師抓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抓之前可先請幼兒猜猜老師一次能抓幾顆糖,並請幼兒闡述理由。大部分幼兒可能會認為教師手大,可以抓比較多的糖果,所以第一次教師可以故意抓很少的糖,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大手抓得糖果很少。討論後,教師根據幼兒建議的方法和要領再抓一次糖果。)

5.      讓幼兒用剛才討論中的方法嘗試第二次抓糖,抓好後再請幼兒數數這次是否比第一次抓得多。

(這一環節教師要對抓的方法進行小結:抓的方法不一樣,抓到的糖果也會不一樣多。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教師可可建議幼兒下次到區角活動繼續去抓糖果,玩一玩、比一比。)

(三)吃糖果

1.      嘗「桉葉糖」

教師請幼兒品嚐小小的桉葉糖,並請幼兒描述一下桉葉糖吃在嘴裡是什麼感覺。然後以提問「平時我們都吃甜甜的糖,辣辣的糖什麼時候吃」引出關於桉葉糖的介紹,讓幼兒知道桉葉糖是一種有藥物治療功能的糖。

2.      嘗「跳跳糖」

營造一種神秘而充滿驚喜的氣氛——請幼兒閉上眼睛張開嘴巴,然後由保育員和教師配合將跳跳糖放入每個幼兒口中,在幼兒高興的情緒中結束活動——「原來有那麼有趣的一種糖,吃在嘴裡還會跳舞呢。真是又好吃又好玩」,同時提醒幼兒吃糖時別忘了保護牙齒。

課後反思

這次集體活動不僅激發了幼兒愉悅的情緒,挑戰了幼兒的認知和數能力,更使幼兒萌芽了對糖果及相關信息更大的興趣。在本次高結構活動的基礎上,以後還可以進一步調整和拓展原有的低結構活動內容,如讓幼兒更寬泛地去感知不同類別的糖果(有嚼勁的QQ糖、易融化酥心糖、用水果製作的糖果、用乾果製作的芝麻糖花生糖等)特點,當然,小推車裡的糖果要不斷更換;還可以創設環境讓幼兒嘗試和探究不同的抓糖方法,發現糖果的大小與數量之間的關係;還可以將抓糖逐漸轉變為抓其他物體(如豆、米、沙等),還可以讓幼兒探究抓小顆粒物體的不同方法,發現不能抓得太緊、可以捧、沿著容器壁容易抓得多等規律。當然,還可以按照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情況不斷創設和調整低結構遊戲情景,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地探究、感知、體驗、理解,發現多種關係,發現方法的多樣性。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裡,幼兒生活在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糖果是少不了的節日零食,或許又會成為幼兒討論的熱點。人們通常在什麼時候分享糖果?糖果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快樂?我們是否又可以融合幼兒在低結構中的感受,讓幼兒再一次在高結構活動中交流甜甜蜜蜜的糖果呢?這又成了我下一個思索的問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