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依賴,孩子成長的擋路石?

依賴的孩子難長大
常聽到一些爸爸媽媽抱怨「孩子一刻也不肯離開我,一走開就哭鬧」、「自己冷了熱了都不知道,什麼都得我幫他想著」……
依賴性強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覺得自己不用動手,大人就會把一切都做好,因此只要跟著大人就行了。由於很少有機會做事,孩子會缺乏自信,不願承擔任何的責任,遇到事情就直接求助於父母、教師或能力強的同伴,把什麼問題都交給他們解決。
依賴的孩子可能是一個乖乖寶貝,聽話、順從,甚至體貼,但他也很難有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和自己獨立的觀點,生活難以自理,與依賴對象的分離往往會造成巨大的心理打擊,成為一個難以長大,難以離開父母的孩子。

依賴心理的形成
孩子的依賴心理往往是父母不合時宜的教養方式造成的,過分、缺乏理智的愛使孩子的依賴心理在父母的溫情下生根發芽。
根源一:對孩子的事包辦代替。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願意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這樣的話語。父母以能為自己的寶寶付出而幸福,從寶寶呱呱落地開始,就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吃飯、穿衣、睡覺哪一樣父母都放心不下,很多孩子到了四五歲還不會自己穿衣服。孩子偶爾表現出來的獨立性也在父母的溫情和擔心中消散了。有時孩子要自己走、自己跑、自己洗手絹,可是爸爸媽媽總怕孩子磕著碰著,「別跑,爸爸牽著走」、「自己去玩去,媽媽來做」……孩子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來做,當然也就習慣了依賴他人了。
根源二:要求孩子服從和聽話,不能有自己的意見。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長幼有序,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大人往往喜歡聽話的孩子,認為這樣的孩子才是乖孩子,不會和自己唱反調,帶起來舒心。另外,父母覺得孩子年齡小,什麼都不懂,只有聽自己的才不會出錯。孩子只要聽話就可以受到父母的關愛和表揚,於是就會習慣於父母說什麼就做什麼。
孩子本能地有探索周圍世界的慾望,他們會突發奇想,用各種方法去探索新奇的事物。這樣可能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有些行為可能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面對這些給父母帶來的麻煩和擔憂,父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統統禁止「我說什麼你才能做什麼」,於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探索行為被扼殺了。
根源三:孩子難以適應環境的突然變化。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一些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絕大部分時間是和父母在一起,很少有和其他人交往的機會,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父母都會幫他們一一應付,他們只要躲在父母的背後就行了。從跨入幼兒園的那一天起,父母必須離開,只留下了孩子一個人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伴,這時孩子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大樹,無所適從,只能哭鬧或者尋找一個老師作為依賴的對象,以使自己感到安全。
根源四:過多批評指責孩子,缺少鼓勵和表揚。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總是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如果孩子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總是做錯事,父母往往會抑制不住自己的失望,指責孩子幼稚的舉動。如果孩子總得不到父母的表揚,就會覺得自己很無能,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形成做事畏畏縮縮、不敢自己作決定的性格,而父母就更會覺得孩子不爭氣,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讓孩子擺脫依賴,學會獨立
讓孩子最終能獨立而自信地生活,在社會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相信是每一個父母所希望的。可是孩子還小,還需要父母的照顧,那麼如何在對孩子的照顧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讓他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呢?
方法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漸漸會嘗試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取玩具、穿衣服、洗臉等等。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什麼都做不好,玩具弄得亂七八糟,衣服穿反了,臉沒洗乾淨,可這畢竟是孩子邁出獨立自主的第一步。父母可以鼓勵他、幫助他,和他一起做這些事情,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感到快樂和成功,以後他就會樂於自己去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了。
方法二:和孩子講明道理,讓孩子建立自己的判斷標準。
孩子不僅需要知道應該怎麼做,還需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才能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判斷標準,從而自主的、獨立的對事情進行判斷。而生硬的命令和指責只能使孩子簡單服從,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當孩子自己有想法,或者做錯了的時候,父母耐心的傾聽和入情入理的分析對孩子會有莫大的幫助。
方法三:多讓孩子接觸外界事物,學會靈活地應對各種變化。
在入幼兒園之前,讓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結交一些小夥伴;到幼兒園去玩一玩,熟悉一下環境和教師;到公共場合走一走、看一看,接觸不同的情境。孩子的生活圈子擴大了,就會逐漸學會應對各種變化,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就不會驚慌失措。
方法四: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體驗到自己的重要性。
米蘭·昆德拉有一本書叫做《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人確實能在承擔責任時和他人重視自己時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其實孩子也一樣,當孩子為家裡擦桌子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的時候,他會很有成就感;當爸爸媽媽心情不好,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父母逗笑的時候,他會感到自己很重要;當父母鄭重地跟他商討雙休日如何安排時,孩子會體會到自己意見的重要性。因此,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僅能培養孩子勤動手、勤動腦的習慣,還能讓孩子學習自主地分析問題。
方法五:忽視孩子的依賴行為。
如果孩子現在已經養成了依賴的習慣該怎麼辦?忽視依賴行為,鼓勵恰當的行為是最好的方法。當孩子出現依賴行為的時候,讓他知道大人不喜歡他這樣做,然後暫時離開,使他知道這樣是沒有用的。同時,對於孩子適當的行為要及時地鼓勵,讓他知道什麼是被允許的、被鼓勵的。在消除依賴行為的同時,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適當的行為,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茫然無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