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生個孩子是苦?是樂?

由於我國的獨生子女政策與我國傳統的人丁興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相矛盾,今天身為獨生子女的年輕人已經進入生育年齡,成為爸爸媽媽,因此在今天一個家庭有一個小孩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情。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家庭有一個小孩就成了幾代人的希望,幾代人的歡樂來源,因此這個孩子就成了「寶貝」。漢典中對《寶貝》的解釋是:珍奇的東西;很有價值並當愛物保藏起來的東西;被認為是少有的或寶貴的人。



對於這個寶貝,在小時許多家長把他(她)看成玩偶,長大後把他當作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當作自我炫耀的工具。



孩子就是孩子,是一個有獨立思維和感情的人,我們從有了這個孩子後,在懷孕的280天裡就應該好好學習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我在我的工作中一直都在認真的教導和幫助這些年輕的准爸爸准媽媽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我推薦他們讀《弟子規》,像我們的祖先學習「愛」,當能夠理智的,認真的對待這新生命時,孩子就要出生了。做父母的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所有老師都有職稱證、執業證,唯獨這人類最重要的崗位沒有上崗證,更何況許多家庭在部分或全部的由月嫂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剝奪了做父母的這份權利。其實這是個社會問題,應該呼籲全社會都能理智的,認真的對待這個家庭新成員。



兩岸四地實際上是東方文化的代表,是炎黃子孫,其教育方式大同小異。台灣著名作家劉墉說,「中華親子文化的根源是愛,但中國人在處理親子關係上的大毛病是家長對孩子愛得太多(我認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應叫溺愛),卻往往忽略教育他們去愛別人。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付出愛給孩子,也要教會孩子去付出愛給別人,孩子本身也在付出愛的過程中有成就感。」我認為每個人都有愛心,關鍵是我們是否給孩子實現愛的機會,當我們接受孩子給我們的愛時,我們做父母的心裡就是甜蜜的,就是快樂的。如果只有付出,得不到回報時就是痛苦的。



我想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己做表率,給父母更多的愛,更多的孝敬父母。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會給我們更多的愛,我們要換位思考,教會孩子孝敬父母,友愛親朋,那麼孩子生活就是快樂的,我們就會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獲得樂趣。



許多年輕父母把養育孩子的事情交給保姆,交給老一輩。其實老一輩操勞了一輩子,退休了應該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和樂趣,應該輕鬆的享受人間的歡樂,不應該在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交給他們。作為老一輩已經為子女付出的太多,應該放手讓兒女們自己照料下一代,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母愛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年輕的爸爸媽媽既然能生這個孩子,就應該能養這個孩子。忙只是借口,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於丹作為公眾人物應該是最忙的,在這次論壇中於丹認為,現代人抱怨親子時間不足,但問題的核心不是時間,而是期間幹什麼的問題。親子時間不是課外輔導班,不是幫孩子翻樂譜、陪孩子學跳舞,親子文化的真正含義是家長不要把孩子當成接受的載體,而要與孩子共同成長,在親情中培養孩子和父母的健全人格。

所以我認為生個孩子是苦並快樂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