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011品位投資關鍵字:翡翠原石

 數千人競拍,上百次叫價,總交易價格在3個月從30億漲到70億元,而他們爭搶的,居然只是一塊石頭。2010年3月,在緬甸仰光的翡翠原石公盤(拍賣)上,翡翠原料的價格拍到30億元,短短的3個月後的又一次公盤,翡翠原石的成交額翻倍,達70億元。同時,參加拍賣投標人數從原來的每次公盤的幾百人,達到了幾千人。80多次甚至上百次的叫價,才能完成一次交易。

  晚清時期才開始真正形成消費潮流的翡翠,最重要的推手其實是慈禧太后。此後延續百年、不斷加劇的需求,導致翡翠原礦的過度開採,緬甸翡翠20年後將面臨枯竭的可能。2003年之後,翡翠原石的價格就一直以每年20%~30%的速度在飆升。



  是什麼原因讓翡翠原石的價格如此瘋狂地飆升,同時人們的購買熱情也持續高漲呢?

  除去華人的愛玉天性,翡翠還有幾大稀缺的特性:物種的不可再生性;產地的唯一性—以緬甸北方坎帕地區為中心的500平方公里盛產翡翠;地質成礦的複雜性,需多次成礦,而且開採非常艱難,幾乎是所有寶石開採中難度最大的;再加上產量不確定,沒辦法勘探確定數量……一旦翡翠原石礦產枯竭,上好的翡翠將和如今的黃花梨一樣,逐漸成為見證祖上財富、實力和品位的象徵。


2010年6月在緬甸仰光會議中心舉行的寶石博覽會,吸引了4000多名中國買家。

  清末500萬兩白銀的翡翠西瓜

  在玉石的大概念中,翡翠不僅是玉的一個品種,更是高檔玉石的別稱。有著“東方綠寶石”的美譽,亦被人們奉為“玉石之王”,歷來受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喜愛。

  玉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遠在青銅時代之前,中國北方西遼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流域就已出現了發達的玉文化,形成了以紅山玉文化和良渚玉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大陸史前文明。其中,代表良渚文化特色的獸面紋玉琮更是全球各大博物館爭相展出的寵兒。中國古代玉文化的核心載體基本上是以和田玉(軟玉)為主導的,明末清初翡翠才開始湧入我國,並在清朝中晚期逐漸成為玉文化的主流。

  清朝曾經出現過兩個為玉癡狂的統治者,一個是愛收藏白玉的乾隆皇帝,在康乾盛世時,社會上曾掀起過白玉的收藏熱潮,時至今日,乾隆時期的白玉屢屢在拍賣會上拍出高價。而另一個愛玉的代表人物,就是晚清垂簾聽政40餘年的慈禧太后。與乾隆皇帝不同,慈禧太后喜歡的不是白玉,而是翡翠,她也因此而成為晚清翡翠文化的一位重要推手。

  至同治四年,慈禧太后掌權,她崇尚奢華,對顏色豐富、嬌豔華貴的“綠玉”鍾情有加,不斷向織造、鹽政和各地海關索貢;清宮造辦處也按照她的旨意製作了大量的首飾。傳說在她居住的長春宮裏隨處可見各種翡翠玉器用品,飲茶用翡翠蓋碗兒,用膳用翡翠筷子,頭髮上插翡翠簪子,手上戴翡翠戒指。在眾多的翡翠製品中,慈禧太后最中意一對翡翠西瓜,當時市值達500萬兩銀子,由番邦進貢所得。據說這對西瓜的瓜皮翠綠晶瑩,帶著墨綠的條紋,瓜裏的黑瓜籽、紅瓜瓤影影綽綽可見,可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慈禧視若至寶,放在最堅實的櫃櫥裏並加上可一把機械鎖。傳說要想打開這把鎖,必須把鑰匙插入鎖心左轉五次才行,方向轉錯、多轉少轉,都不能開鎖。為安全起見,慈禧還特意派了幾名親信太監,三人一班,日夜輪流看守這間珠寶房。

  只可惜,這對翡翠西瓜由於藏於深宮,當年就很少有人能一睹其廬山真面目,現在由於缺少文獻資料記載,更難以準確描述。對於這對翡翠西瓜的去處,至今也是無人知曉,唯一的線索來自於慈禧的心腹太監李蓮英及其侄子合作的《愛月軒筆記》,其中記載道:慈禧死後,這對備受慈禧珍愛的翡翠西瓜作為陪葬品,一起埋進了東陵。

  然而在1928年夏天,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東陵盜寶事件,把慈禧墓中的陪葬品劫掠一空,其中也包括這對翡翠西瓜。東窗事發後,孫殿英為了脫罪,多方奔走,拿著盜來的寶貝四處行賄。據說,他將慈禧口中的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翡翠西瓜送給了宋子文;但也有人說,孫殿英當時送給宋子文的是一顆翡翠白菜而不是翡翠西瓜。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其中一個就是慈禧地宮裏的那棵翡翠白菜。時至今日,對於翡翠西瓜的下落依然是眾說紛紜,只是從來沒有人真正見過這對寶貝。

  目前我國故宮及民間所見的清代翡翠玉器,絕大部分均為慈禧太后特別珍愛的扁方、簪、墜、戒指、手鐲和佩飾等翡翠玉器飾物,可見慈禧時期,翡翠真正從民間走向宮廷,成為被默認的“玉石新貴”,也正是由於慈禧對翡翠的鍾愛,引得王公大臣競相進獻,從而帶動了翡翠在中國的流通。翡翠出現的時間雖短,但它和軟玉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共同構成八千多年璀璨奪目的中華玉文化體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