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向法國的婦產醫院學什麼

法國的婦產服務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法國人很自豪地這麼說。我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事實,但是在法國懷孕生孩子的那一年,確實是我有生以來過得最愜意,最感動的時期之一。



為什麼法國的婦產醫院,能使一個普通的外國產婦留下如此美好的印象?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了法國婦產服務的10種好做法。個人認為,這些做法值得學習和倣傚。



一,孕期全程跟蹤



在法國,對孕產婦的醫療服務全程分為兩部分:婦科診所時期和婦產醫院時期。



懷孕前期(1---5個月),由孕婦自己選定一位自己開診所的婦科醫生,每月一次去做檢查和咨詢。一般需要提前打電話約會,或者在一次咨詢的最後約定下次的日期。私人診所的氣氛非常好,有乾淨優雅的候診室,裡面為孕婦們提供水和雜誌。因為大家都提前預約,所以一點也不擁擠,也不用等很長時間,一切進行得有條不紊。



這五個月裡,這個醫生對孕婦全權負責,她(他)為孕婦建一個檔案,孕前期的所有身體狀況,檢查化驗結果,都清楚明白地備案。醫生還會對孕婦進行及時的健康監控,給出很多建議。比如,當時我的那個醫生就建議我少吃羊肉。因為我對鉅細胞病毒沒有免疫,所以她又特別囑咐我吃水果蔬菜一定要洗乾淨,同時每月給開處方去一家醫療化驗機構驗血。有一次,醫生發現我的體重增長太快,就問我的飲食情況,原來我那一陣每天大吃特吃美味的櫻桃。醫生說,那不行啊,櫻桃含糖量太高,要停。



從懷孕第六個月開始,孕婦就要告別自己的婦科醫生,拿著這個醫生給開的介紹信,去一家婦產醫院登記掛號。她的所有檔案也轉到醫院裡,由醫院來安排孕後期的一系列檢查、培訓以及最後的入院事宜。在醫院這裡,就沒有專門負責你的醫生了,而是醫生護士流水作業,輪到誰了,就去拿你的檔案。



檔案轉到醫院以後,檢查咨詢的頻率就更大了,每個月至少有兩次去醫院(包括產前培訓)。在這整個的懷孕過程中,孕婦和家人對自己和孩子的身體狀況瞭如指掌,在醫生的指導下自己也幾乎成了婦科專家,總之是能夠對將來的分娩和撫育孩子充滿了信心,至少做到心裡有譜。





(完善的醫療服務,保證了一個個健康可愛的孩子完美地降臨人世,給親人朋友帶來很多幸福喜悅。)



二,爸爸的權利



准爸爸幾乎享有所有准媽媽能夠享受的權利,比如進B超室,和醫生談胎兒生長的所有情況和問題。陪產的權利。孩子出生後,爸爸也可以要求和孩子私密相處一定的時間。記得我出來產房,回到監控室,看到我家先生光著上身躺在床上正在發表爸爸上任演說,孩子趴在他的胸膛上,正拚命想仰起腦袋,大眼睛盯著她爸爸的下巴,在聽呢!我當時很激動,根本沒聽清孩他爸講了些什麼,但那溫馨歡樂的一幕一直印在心裡。孩子出生的那些小細節,也因為有了爸爸的親密參與而特別完美,成為我們一家三口永遠的美好回憶。





(孩子剛剛一厘米大的時候,孩子爸爸就在B超室裡激動得流淚了。那一厘米大的小生命竟然有著那麼強有力的心臟,歡快地跳躍。這是孩子生下後的第二天,孩他爸雖然很累,但還是興興頭頭地寫卡片寄給親戚朋友。)



三,尊重隱私



無論是在診所,還是在醫院,病人的隱私都能得到最好的保護。約定的時間一到,這個醫生就只面對你一個人,不可能有其他孕婦或病人在場,也沒有其他無關的醫護人員。因為都是預約好的,因此不存在擁擠和等待的問題,醫生的這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都是給你的。



產後住單間,盡享私密空間。當時我們孩子出生後,一家三口在監控室待了幾個小時,就轉到一個舒適明亮的房間,我和孩子在那裡一住7天,最後都樂不思蜀了。單間裡有洗手間,給孩子洗澡的特殊澡盆,活動嬰兒床,辦公桌,電視(這個需要登記付費)等等一應俱全。





(我們的單間。還有大玻璃窗,孩子可以曬太陽。)



四,產前培訓



產前培訓都是醫院組織的,一共有三、四個講座,主要是針對分娩這個讓大家都感到緊張的話題。幾位助產士給大家講解生理知識,解釋分娩過程,教授分娩技巧。但是經過分娩的人後來大都會說,那些產前培訓教的東西,一樣都沒用上!為什麼?因為一疼起來,什麼都忘了,什麼姿勢啊,呼吸啊,都用不上。



我個人認為,產前培訓的作用除了幫助孕婦順利生產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心理扶助。孕婦們一起去上課,大家互相介紹自己,交流信息和經驗,分擔憂慮,可以大大緩解對分娩的緊張擔心情緒。助產士是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利用這個機會,大家就可以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徵求答案,或者和其他孕婦交流。



五,人道主義



法國醫院的人道主義特別體現在對非法移民的態度上。醫院,就像過去的教會一樣,進了醫院的大門,就不服世俗政權管轄了,進得醫院,大家一視同仁,都可以得到相同質量的醫療救護和服務。非法移民生孩子前後有五個月的費用是國家承擔的,就是說是免費的。醫院也不會把這些資料報告給「有關部門」。在關於生老病死的問題上,人道主義是第一個要遵守的金科玉律。



六,微笑



有時候會感歎,法國婦產醫院裡的工作人員,在哪裡儲存了那麼多的文明用語和燦爛的微笑呢?醫生們可能稍微嚴肅一些,但是工作人員和護士們則都是那麼和善親切,還不時跟你開個玩笑。除了醫生和孕婦的關係,總好像還有一種象朋友似的默契和喜悅,洋溢在醫院的角角落落。他們象朋友和親人一樣,分享著你的喜悅,體貼著你的痛癢。我是剖腹產,第二天就下地活動一下,一位年過半百的護士總忘不了誇獎我「勇敢」。還有一位護士,我和她見面不過兩三次,她關切地問過我的情況後,總忘不了擁抱我一下,嘴裡說著「可憐的孩子」。那句話幾乎使我下淚,她把母親般的心疼給了我,她的心並沒有因為天天見慣的事情而有一絲一毫的麻木。



感覺他們愛自己的職業,享受這個職業帶來的所有幸福。他們愛別人,把多多的微笑、關心、玩笑給予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





(從那個醫院,我們都學會了微笑----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恩。感謝生命,也感謝那些時刻給予微笑的人。也希望把微笑傳遞下去。)



七,知情權



法國的醫生會非常盡心詳細地回答病人的問題,因為這是病人的知情權。在醫院的「流水作業」中,也有專門的醫生承擔這種告知病情和診療情況的責任。我們經常說,法國的醫生「看病慢悠悠」,就是因為他們留出時間回答患者或者孕婦的問題。和患者充分溝通,是他們的職責之一。



尊重知情權也包括允許患者或者准父母選擇「不知情」,比如關於孩子的性別,他們要事先問一下:希望知道孩子的性別嗎?



八,提倡順產和母乳



我生孩子時37歲,是標準的高齡產婦,但由於產前各種指標一直非常良好,自己的意願和醫生的建議都是順產。最後「順產」到中途,孩子胎心出現異常,才轉為剖腹產。這是個很大的遺憾,但是我知道自己和醫生都盡力了。



和我一樣,我在產前培訓班上接觸的准媽媽們幾乎都選擇順產,有的選擇無痛分娩。真正情況特殊,需要事先就確定剖腹產的是極少數。



關於母乳餵養,醫生的建議是越長越好,不過建議在6個月的時候開始添加輔食。我們家孩子母乳至一歲半,健康狀況良好,身高體重特別標準,我覺得這和長時間的母乳餵養有很大關係。





(寶貝閨女的典型表情----餓啦,要吃媽媽啦!)



九,產後服務



住院期間不需要陪護,因為一切陪護任務由醫院方面承擔。飯菜由專門的營養師根據每個孕婦的情況設計,每天按時按點送來。如何給孩子洗澡,清洗耳朵鼻孔啊,還有怎麼換尿布啊什麼的,都有專門的護士來指導,一開始是護士代做,兩天後交給媽媽自己來。回家以後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打電話讓護士上門服務(不過可能是自己小區裡的護士)。
返回列表